close
0010445221_bc_01.jpg



書名: 告白 (こくはく)
作者:湊佳苗 (湊かなえ)
譯者:丁世佳
出版社:時報出版
出版日期:2009年09月03日
語言:繁體中文 ISBN:9789571350813

★2009年本屋大賞第1名
★第29回小說推理新人獎
★週刊文春「2008年Mystery Best 10」第1名
★寶島社「2009年這本推理小說真厲害!」第4名

出版社文案:
當倫理和正義分歧,你該選哪邊?
殺人者的與復仇者的心理演進,輪番敲擊著我們內心的道德尺度

  一位中學女老師在校園游泳池內發現自己的四歲女兒意外溺斃,後來經她私下調查,原來是班上兩位學生謀殺的,但殺人動機實在荒唐。痛失愛女的老師辭職,不向警方申請重新調查,而在結業式那天向全班學生告白真相,並透露了她的復仇計畫,在學生們的心底種下恐懼的因子……



大綱-

這本書叫「告白」,不是什麼少女對少年羞紅著臉作出的青春愛戀宣言,是一位喪女的中學女老師近乎自言自語的復仇宣言。 她當著全班學生的面前,緩緩道出愛女死亡的事實,四歲的小女孩在某天的下午溺斃於學校的泳池之中,所有人都認為是小女孩失足落水,然而女老師因為一件遺留在水中的物品,得以抽絲剝繭,進而查出兇手就是自己班上的學生。她在學期的最後一天,告訴學生她將離職,漫長的談話中,一句句叮嚀與教誨無不是一位為人師表的樣子,說的話甚至瑣細到如母親們的囉唆了...但是說著說著,每個小細節卻環環相扣,不知不覺的全都串連了起來,也越來越令人毛骨悚然。殺害小女孩的兇手呼之欲出,她選擇不把事實告訴警方,然後明明白白的把自己對兇手進行的報復手段告訴了全班同學。

這是第一個告白。本書由六個告白所組成,有些告白者是事件本身當事者,有些則是非直接關係者,但最後卻也因不同的原因成了當事者,小女孩的身亡只是一連串事件的開端。

心得-

新聞中只有事實,沒有真相。

每天翻開報紙,層出不窮的社會案件,而如今更出現犯罪年齡下降這種可怕的驅勢。 記者們用聳動的文筆描寫兇手兇殘的手段,有時還會為讀者附上兇手犯罪的動機和兇手的背景故事。讀者很輕易的就能下結論,彈指而定通常青少年罪犯都來自破碎的家庭,不然就是結交到了壞朋友後的連環效應...

也許這些都是事實,以結果來看,也造成悲劇的產生,但有誰會去真正探討那個因,隱藏於所有事實下的真相?

這本書中所有告白都站在絕對主觀的立場,每個人只講自己知道或是認為的事實,最後組成了小女孩死亡的真相,也揭露出女老師對兇手真正的報復。我不想討論這種報復手段是否就是真的公平正義,為了報仇而牽連其他人在旁觀者看來也許很瘋狂病態沒錯,但或許這對每一位受害者來說,是唯一的救贖也不一定。如果易地而處,我又是否會做出一樣的選擇呢? 我看完之後一直都在思考這個問題。看完這本書的時機剛好是台灣爆出死刑執行與否的爭議,雖說要拿本書來當作爭議題材有點不符,但卻有巧妙的關聯,所以更覺得這本書是讀對了。我自認沒有聖人的肚量,向來都是有恩報恩,有仇也必報,看到書中女老師選擇自己進行報復覺得很有同感,劇情不只一處的急轉直下,讓讀者措手不及,而結局真的整個讓我背瘠直發涼,然後小說就在這一剎那結束,真~~~~~~~~~的很精彩!!!

「告白」的讀後感其實很難寫,因為要小心不爆雷又講出心得好難~一爆雷就完全失去閱讀的興緻,這本書的精彩度也會大減啊! 其實這本書探討的東西很多,除了對現今教育的省思、校園凌霸現象的觀察、家庭中父母與子女的關係等等...作者都多有著墨,卻完全沒有犯日本人愛說教的通病,讓我更為這部作品加分~這是這一兩年來我看過最好的懸疑小說!! 值得我敲鑼打鼓大聲推荐!!


話說這本書也改編成電影了,由松隆子與岡田將太主演,預告片中還有一堆蘿莉正太,導演則是手法天馬行空的中島哲也當綱...大期待!
超好奇導演要怎麼處理組成本書的六個長~長的告白,到底會怎麼將自言自語視覺化映像化。 日本要六月才上映,跟我一起引頸期待吧~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twokk 的頭像
    twokk

    美式干物女

    two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